北京绿十字创始人,中国乡村建设领军人物,中国本土规划与设计学派开创人,人大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新农村环境建设,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实践者,中国倡导并组织实施农村垃圾分类第一人。著有《农理》、《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农道——没有捷径可走的新农村之路》、《给我三个春天》、《五山模式》等专著。获“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特别贡献奖”、“2014中国年度时尚公益人物”等荣誉;著作《农道——没有捷径可走的新农村之路》荣获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奖;其主导建设的郝堂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荣获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旅游局5A景区评定专家,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旅游景区发展战略、旅游交通、景区与度假区、旅游设施、旅游景观等研究与规划、设计工作。主持或参与了80余项旅游研究课题、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设计项目,发表了相关论文若干篇,主编《旅游规划》,合著有《旅游景区设施设计与管理》等。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和环境设计伦理,曾担任中央美院专业课教师,主讲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曾入选为中国2008奥组委环境景观专家组成员,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专业委员。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若干,承担国家级课题四项,出版专著四部,在国内外设计竞赛及投标中多次获奖。
经济师,思茅地区茶叶学会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名誉理事,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从事茶业和对外贸易经济工作40余年,对行业管理、茶叶技术推广、茶树栽培管理、初精制茶加工、名优茶开发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加25个茶叶项目基地论证和实施,组织发展密植速生高产茶园20万亩。"孟连县朗勒茶树栽培试验示范项目"获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为《中国普洱茶饮及茶艺》、《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5》、《古茶树王国》等多部专题片撰稿,并在央视及云南电视台播出。研究的代表作品《邦崴古茶树的发现与保护》入编《科教兴国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