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8-05-31
在中国,我在多个场合听到某些专家说:“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消灭农村,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消灭农民!”意思是要全面城市化,通过土地转让的收益让农民全部变为市民。
科茨沃尔德地区是英国乡村的代表,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发达,这里的人们一直保持旧有的生活方式。
古树、小河、老屋、未经硬化的道路、小院、瓜果、鲜花、草地,形成了标准的英国乡村风貌。得益于良好的土地制度,让真正有条件又热爱乡村的人能长居于此。农道联众创始人孙君老师感慨: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中国乡村啊,居然在英国找到了。
村庄建造依据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动植物保护、资源分类、水处理并非原始状态,而是形成一套运转系统,并且仍在不断改良进化,曾经深受工业化污染、环境恶化、雾霾之害的英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全面修复青山绿水,房前屋后的小院,即是菜地、也是花园村外就是牧场,环保意识全民普及。孙老师号召更多中国人来看看这里的乡村。
牧草以本地品种为主,人工有限、养护粗放,大多牧场都有土地主人自设的地下供水系统
孙麟董事长和三门:这样的土路天然就是用来徒步的,适合光脚丫子撒欢
牛羊全靠散养
英国拥有优秀的园艺传统,但本土植物比较有限,从十八世纪开始,英国派出大批植物猎人前往中国采集珍稀品种,其中有一个叫Ernest Henry Wilson的人最为杰出。Wilson曾任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园林之母》一书,对西方园艺影响深远。
一百多年前,“中国”是无比高级的字眼,无论是茶、丝绸、造纸、动植物资源,还是GDP,均傲然于世,所以西方人给了他一个雅号——中国威尔逊。威尔逊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当年带回去的植物物种,经过驯化,已经盛开在欧美家庭的花园里,而在它们的原生地——中国,绝大多数植物已成了熊猫级的物种。
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当年在村子里留下的亲吻门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李兵弟副主席两度来此,鼓励我们在中国的乡村振兴中多学习英国乡村的经验。
本地农民在自家开设的手工艺品店。
热情好客的本地人让乡村有了特别的温度,一个村子能激活几个传统手艺人,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上世纪初英国作家吉辛在《四季随笔》中生动地描绘着这样的乡村生活,作者一生穷困,借主人公,一个归隐乡野的暮年文人之口,抒发对大自然和恬静生活的向往。他在获得遗产后随即搬到农村,过上安闲的乡间书斋生活,留下一册在大自然中散步、读书、看花、思考的札记,——乡居,就是所有英国人的梦想。
北京绿十字孙晓阳主任:乡村软件在英国已做到无痕无迹,真正实现了融入日常生活的目的。
半汤乡学院陈民利院长:三瓜公社接下来应该往这种生活方式上进化
“夏”之篇中,英国人“渴望过露天生活”;莎士比亚在家乡时“天天在田野里走着,这些田野从孩提时起就培养了他对英国农村的热爱。”他自己“临死前头脑中最后想的将是那照耀着英国草地的阳光。”他说,在众声喧嚣中,“还可以找到少数默不作声的人,他们在清静的草地上散步,弯腰欣赏花朵,抬头观看日落,唯独这些人值得思念。”
百老汇塔,一个乡村富妇的任性之举,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遗产,中国的富人在哪里?
土墙干砌法探讨,乡村广阔天地任你驰骋,在“秋”之篇也点出:“英国诗的特别精神是对于自然的爱,尤其是在英国乡村风景中所见到的自然。”但同时,他也以冷静的理性,对农业文明的泛滥赞颂保持了警惕,用了“虚谎”、“愚蠢”这样的词,批评人们不顾农业生产的辛劳一面而抒发廉价诗意,以及奢望让过去的农业时代及其社会美德得以复活。
暮色中的英国乡村
《四季随笔》一书文笔优美精炼,文字朴实亲切,一段段写来,独立成篇,很多时候,扫一眼开头,便让人不忍释卷。虽然距离已过去一个多世纪,但却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当你今天真正置身英国乡村,你会发现,书中所叙,即是昨日、也是当下。
而不久的将来,它也是中国!儿时梦想的树屋,至少需要提前两月以上预订才可能住得上,真正奢侈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晨光早茶,生意是忙出来的、创意是闲出来的,早餐——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里吃、和谁吃,下一站考察Emma的有机农场,一路又是无边无际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