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9-03-25
2018年11月27日18:30, “爱故乡的100种方式”系列沙龙首期活动“乡村活力从哪里来”在熬吧展开,该活动由湖南爱故乡工作站、湖南益加青、湖南农道公益基金会、三昧文化、共享家、仁与公益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由熬吧凤凰读书会承办,活动现场汇聚了大量在湘乡建领域和公益领域专业人士,气氛热烈活泼。
首先由长沙县乐和社工协会副会长刘中华女士,分享了乐和乡村“三事分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及民间公益社会团体参与乡村社区服务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所谓“三事分流”,即“大事政府办、小事村社办、私事自己办”。
“三事分流”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乡村实际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以葛家山村为例,葛家山村想要将公路修到各家各户门口,但政府资金有限,“乐和互助会”通过决议后,组上居民共筹集资金20余万元,迅速启动了道路硬化工程,实现了村民家家通公路的愿望。如今,三事分流已成为乐和乡村的“村规民约”,并正式确立了村民议事会制度。
长沙三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社会工作硕士贺晓淳女士,则与大家分享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社区营造经验。 贺晓淳女士曾在鄂西山区、湘西山区等地驻点,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线服务近10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由她倡导的呦呦鹿儿童社区教育计划项目,通过以儿童为中心的社区营造,由儿童带动家长,由家长带动社区,解决乡村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激活乡村文化,增强了乡村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添上至为温情的一笔。
湖南省益加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硕士陈佩女士是一位资深社会公益人,曾于台湾桃米青蛙村学习和服务近一个月,此次活动中,她与大家分享了台湾桃米青蛙村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桃米青蛙村是“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的一个震后灾区重建项目。桃米闭塞,没有特色农业和产业,年轻人外出,灾后更是满目疮痍,“新故乡”经过深入调研,认识到桃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众多的青蛙品种和蝴蝶品种是至为宝贵的财富,确定了以青蛙和蝴蝶为主题的社区营造思路,以主题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通过环境改造,村民解说员培训、民宿建设,合理的内部利益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循序建设而成。其对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和利用,独特的文创最为人称道,已成为台湾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典范,为国内外游客的必达之地。
最后,与会各位嘉宾又进行了分组讨论,讨论“乡村活力究竟从哪里来”。大家各抒已见,归纳起来,无非三大因素:一是人,乡村要有年轻人才有活力;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蓬勃的乡村文化。其实,对这三大因素的总结,孙君老师有句话说得最好:“让鸟回来,让年轻人回来,让民俗和文化回来”。
“爱故乡的100种方式”系列沙龙,旨在营造一个开放、多元、共享的交流平台,汇聚更多关心家乡建设,致力乡村发展的同仁相互交流学习,让湖南乡建更有力量,更有活力。希望更多热爱故乡,关心乡村建设的同仁朋友,继续关注和参与我们的系列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