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政府及农顺公司赴福建白对虾基地考察

TIME:2019-03-26

对虾是国际公认的高蛋白水产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018年我国白对虾的养殖产量高达 150万吨,占到世界养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全球消费量上,我国对虾消费量约 180万吨,消费趋势处于上升通道,而市场 30多万吨的缺口则依赖进口。


2019年元月 21日至 23日,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武深树同志带领县直有关部门,创新示范区负责同志和农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赴厦门、漳州就白对虾产业发展进行考察。

厦门、漳州白对虾养殖现状
1.规模大
南美白对虾属温、热带虾类,喜栖息于沿海近岸,浅海湾和江河入口。适温度 23℃-32℃,适盐度 2‰-34‰,适生长在 PH值为 7-8的弱碱性水体中,经淡化后可在纯淡水域进行养殖, 60-90天长成,成虾体可达 12-18CM,适应范围较广,从海南向北,武汉,河北,山东,乃至乌鲁木齐均有养殖。

福建沿海地区环境,气候,资源,水温条件,适合水产养殖,且当地有历史悠久的养殖传统。


据统计,福建全省现有水产养殖面积约 24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约 9万公顷。2017年,福建对虾养殖面积 21756公顷,养殖产量 14.8172万吨;苗种产量 2030.9419亿尾,苗种产值 45177万元;对虾加工产量 8.8341万吨,加工产值 63.2744亿元,饲料量 78321吨。福建对虾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苗种、养殖、饲料、加工、贸易齐聚发展的全产业链。
广东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健说:福建一只虾(白对虾)带动了全省经济高速发展,造福了一方百姓。
2.效益好
多年来,在福建厦门、漳州等地,白对虾养殖效益高于其他农业种养业效益数倍,从下表中可看出其高产模式。

高产模式:以淡水养成池 4亩/口为例


总结:按一年四造的模式, 4亩/口,年利润可达到 36.6万元。


福建汇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立军在介绍公司情况时从他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们 2018年赚大钱了。知情人士悄悄告诉我们,该公司去年 1500亩白对虾高位池赢利在 2000万元左右。
3.政府扶
①正确处理环境治理与白对虾养殖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国人的共同心愿。 2018年,福建漳州等地区对牛蛙养殖的污染整治进行严厉打击,并且关停了一部分严重的养殖场。但是对白对虾养殖却是采取严格管理与科学引导的方法加以规范,并对养殖投入品进行了规范管理。


②政策扶持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职能部门围绕中心齐心协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白对虾养殖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 2018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政府有相关支持政策,高标准建设成本 100万/亩,不低于 50亩,可补贴到 1500万(不含土地费用)。


③强强联手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企业在当地发展壮大,如:正大(正大集团水产事业中国总部就设在厦门)、大北农、海大、通威等。

4.质控严

为了确保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福建省出台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相关规定告知书》,《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制度的通知》(闽食药监食流 [2018]28号)等文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考察中的几点感悟
1政府服务精神

政府重视,思想开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用“母亲式”服务对待企业和养殖户。大面积工厂式养殖尾水排放,大面积土塘温棚用地,政策灵活多样,对尾水排放和土塘用地既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又不搞简单的“一刀切”。


2企业家精神
在厦门漳州等地,千万富翁仍骑摩托车巡塘,习以为常,赚钱才是硬道理。白对虾养殖户,坚持数年只做一件事:养虾,不断从失败走向成功。这里的企业家,爱学习、能吃苦、懂感恩、善合作、会分钱是他们养虾成功的秘密武器。
3族群精神
闽南人性格刚强、勇于冒险、勤于拼搏,凝聚力强,并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产业族群”,族帮族,亲帮亲,邻帮邻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强大的人际关系,既扩大了产业规模又增加了抗风险能力。

当然,白对虾的养殖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特别是种苗选择、养殖技术、疾病防控、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等,因此必须引起养殖企业、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回到南县,我们怎么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我们解放了思想,看到了不足,考出了差距,坚定了信心,理清了思路。
1、坚持生态养殖,确保质量安全。生态养殖是指借助模拟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利用健康、生态的方式进行养殖,满足人们追求绿色食品吃 "土"货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真正统一。
 如何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虾类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南县虾类生态养殖主要措施:一是实行无抗养殖,养殖的全过程不适用任何违禁抗生素,全程使用动保产品、培养菌和澡、中医预防、通过蓄水池养殖模式保障虾池环境良好等,避免白对虾生病,二是绝对禁止使用任何违禁药品;三是拒绝任何方式的高密度养殖;四是养殖尾水实行沉淀、生物技术净化、种养生态净化等,从而达到零排放的标准。五是在品质、诚信的基础上打造品牌,做大做强南县中国内地第一白对虾、罗氏沼虾品牌,真正实现小龙虾、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虾齐发的格局。

2.坚持合理布局,确保养殖效益。一是推广室内水泥池养殖模式、地膜高位池养殖模式和土池 (常与鱼虾混养技术结合 )养殖模式。二是在品种搭配上,合理选择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的养殖比例。三是区域布局,重点在具备白对虾养殖农业资源环境充分,有水产养殖经验的乡村推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农顺发展计划在南县重点发展虾类产业, 2019年计划示范生态养殖标准加温大棚 50亩,土塘养殖 150亩,带动 100户农户进行稻田养殖白对虾、罗氏沼虾和青虾; 2020年,建设标准化种苗标粗淡化基地,力争 3年后,保质保量供应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重庆等省市大部分虾苗来湘采购。中期计划建设中国中部最大的虾类产业园。


3.坚持示范推进,确保成功概率。示范推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虾类养殖服务型企业参与,有愿意、有实力、有责任、有经验的养殖户加入,构成示范主体。建议湖南农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组织示范推进,前期在南县挑选合适的农户 50-100户进行培训,现场观摩学习,塘头指导,并且实行严格的技术员包户制度,实行生产销售全程负责制。

4、坚持智能网联,确保技术领先。充分利用“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模式,加强从育种、生产、过程管理及服务到最后的产品销售应用,重点加强种苗标粗淡化环节的物联网、自动化控制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养殖系统的应用,实现养殖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和精准调控,坚持“互联网 +”与市场销售 (网上卖虾 )相结合,提升养殖场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工厂化、规模化养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销售率、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服务。
加强疾病预防,强化技术应用,降低病害。从养殖模式、病害防控、养殖设施等方面入手,瞄准虾类科技前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和区域性综合性技术难题等领域,解决广大养殖企业和农户在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提高虾类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最终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健康养殖的目的。  
5. 坚持合作共赢,确保互惠互利,重点是一个“引”字。一是引进技术。白对虾的养殖种苗是关键,技术是核心,饲料、动保产品、设施设备、市场营销是保证,因此,加强合作,强强联手显得特别重要,未来南县发展虾类产业,必须与种苗企业、养虾高手、生物科技、饲料、动保产品领先的国内外企业合作,真正实现深度合作,共同发展。二是引进人才。三是引进资金。
(文章来源:摘录于《南县赴福建白对虾养殖考察团报告》,转载请注明)

热门推荐

关注我们

©2018 农创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50259号    技术支持:蒲公英长沙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