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8-12-13
此次农道沙龙活动汇聚众多团队相聚北京,共组织了十场主旨演讲,从项目洽谈到项目实施,从硬件到软件、从运营到产业,从设计到施工,涵盖了乡建的方方面面,着重强调了软件产业以及金融的重要性,软件产业与硬件两大规划须同步进行,加强宣传推广,合力实现乡村一二三产融合。
1.孙君:农道在大规划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培养驻场设计师的重要性
农道联众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君老师说,目前农道团队做单个村落相对成熟,但当涉及到区域内的空间、生态、乡村景观、乡村运营及产业等大规划问题,项目从一个村两个村向一个区域、乡镇发展时还不是很适应、这个是农道现存较大的问题。再一个就是要重视驻场设计师的培养,这些人会是未来乡建成长最快的人。驻场设计师要学会同政府,村两委搞好关系,既要能喝酒又要能干活。
2. 柳建:项目地就是根据地
北京农道负责人柳建老师提出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一个项目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一样,是宣传的出口,是团队的品牌。北京农道就是从太子小镇核心区建设规划一个项目,然后便如同一颗种子扎根发芽蔓延,发展周边区域13个项目。那么如何选择根据地?一要是个好项目;二是得到甲方认可;三是项目团队如同主人,一切设身处地为甲方着想;四是以此为据点,发展延伸其它项目。
3.李奇:乡建基础设施配置导引
农道东韵团队负责人李奇与大家分享了乡建基础设施配置的经验。乡村与城市不同,因建筑布局分散,无法通过土地平整大量使用管道敷设基础设施,故而建设成本更高,所以更需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他通过崔家庄村、长子营镇赵县营村两个项目结合河北及北京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向参会的各位讲解乡村基础设施需要注意的内容和设计标准。
目前污水处理收集与处理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难点。针对平坦聚集的村落,可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而针对于坡度大、建筑分散型村落则要通过分散型分户处理后排放。乡村排水设施强调要实行雨污分流制。
4.宋徽建:设计的原创性
上海农道负责人宋微建老师说“原创,来自项目本身。而原创是传统的挑战者,是观念、行为、形式的重构。原创的目标是创造新的传统。”宋老师最后总结:“传统的继承,不是复制过去,是概念的延续,变革与重生。”
5. 姚波: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路
农创投控总裁姚波从“农创是如何走上乡建之路的?农创在乡村建设中的定位是什么?农创做了什么?”三个问题分享了农创公司的乡建系统。也依据农创多年的涉农产业投资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公司加入农道的机缘,发表了关于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看法。
6.司敏劼:乡村生态与文化景观
农道未来负责人司敏劼老师从传统农业的角度剖析了乡村生态和文化景观的构造手法。并结合实际项目和地形地貌探索了一个农户庭院及小品打造。
7.田野:乡建中的施工成本控制及统筹管理
河北农道负责人田野老师就乡建中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总结了影响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一是没有把施工材料、材料供给方,材料价格提前告知设计团队。二是人工成本的计算。在乡村建设中,常常忽略人工成本这一大头,尤其在与甲方结算时容易产生矛盾,影响项目本身后期的发展。三是在税务筹划上,因为施工材料中的水泥、砖、瓦、石等常开不了专用发票,施工前未签合同导致资质管理费用增加,另外就是在设计上的工艺造价,尤其是修旧如旧,需要用到旧材料,人工费远大于材料费用。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项目落地,田野老师强调了统筹管理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农道统筹管理新模式——联合办公。农道、政府、投资方、村两委等相关人员联合办公,解决项目在落地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及时召开现场电话视频会,当天问题当天解决!避免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问题。
8.孙晓阳:乡建项目系统性的建立与宣传
农道联众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孙晓阳老师从目前硬件优势降低和规划费用占比在降低两个问题出发,强调了乡建项目系统性建立和宣传的意义。建议未来的项目从“硬件+软件助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转换成“运营+软件+硬件”构成系统性乡建。
9.陈长春:乡村的本地化运营与共生模式
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老师结合山楂小院/姥姥家等项目分享了乡村建设的运营模式。山楂小院目前入住率达76%,他们通过在地化培训村民,打造共生式运营模式,控制成本并做成了可复制的“标准”,即用当地劳动力和资源,使当地人受益,滋养当地文化,既不污染当地环境,又能结合外来优秀产品的思路和运营方法来激活乡村。
10.孔贵真:产业振兴,金融先行
农道万丰负责人孔贵真行长强调了“乡村振兴是系统化的工程。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难点更是关键。没有产业就没有金融,没有金融产业难以振兴。”明确了金融在乡村振兴当中的重要性,也是当下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