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8-12-24
12月22日14:00,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先生协新作《诗般若》作客熬吧,举办新书首发会,同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李修文、王跃文一同出席助阵,并与叶舟展开了精彩对谈。本次活动由熬吧凤凰读书会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
活动由来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耿会芬主持,同时,她也是叶舟新书《诗般若》的责编。
对谈正式开始之前,918湖南交通频道的主持人吴瑾、893汽车音乐电台的主持人乐言、中国兰州网记者王丹丹,分别朗诵了一首叶舟的诗歌,让在场的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叶舟诗歌的魅力。
对谈中,三位作家惺惺相惜,阐述了各自之间的相识相知,以及对文学的见解。
叶舟讲述了自己的名字与湖南的渊源。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西行到兰州城外,在乱坟岗休整等待朝廷粮草,发现此地风水不错,就在此建了一座义园,将前线战死将士遗骸暂厝于此。义园造型像一只船,船头永远朝向湖南。后来周围有了住户,这地方就叫“一只船”。叶舟原名“叶洲”,得知自己出生地的来历,果断改名“叶舟”。
提到对丝绸之路的情感,叶舟说:“丝绸之路这条修远的道路就是我诗歌的道路,河西走廊我诗歌的祖国”。他说,写诗的这些年来,走遍了整个西北,去触摸地平线,这就是一个少年的奔跑,就是为了把自己修炼成一把刀,从而去获取一种野蛮生长的、来自大地的旷野气息。
叶舟说《诗般若》这本诗集的创作就是一个战士的皈依,是他看遍了世界之大后的回归与安定。
李修文笑说和叶舟相识多年,交往密集,可以说叶舟改变了他的人生和写作。他每隔一段时间发现“骨头会变软”就要去西北,踏过了西北的河山,才使他一个湖北人吸收了辽阔雄浑的旷野气息,语言里出现从来没有过的词汇;使他内心的一些东西被激活,成长为一个新我。要改变自己的语言,必须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李修文由衷感恩:“和叶舟同行这么多年,他反复歌颂的那个天,带给我生命中最重大的机缘。”
王跃文20多年前与叶舟相识,前年又一同出游非洲。他透露叶舟很好玩,很会讲故事,一边讲一边画,故事讲完,插图也画好了。他认为叶舟一个才华很全面的作家,是当今少有的边塞诗人,“头顶着一片沙漠行走世界”。读他的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时,虽然是晚上读,却好像看见了灿烂阳光。读他的诗,又仿佛看到他在行走中取经,读着读着,心里就特别安静祥和。
活动中,主持人耿会芬专门给三位嘉宾赠送了与其作品精神相契合的花束。
叶舟老师诗中曾写:“前一世的荆棘化为了下一世的莲花”,《诗般若》中,莲花、清水、月光这样的意象反复出现,圣洁的莲花赠与叶舟,因为他的笔下有慈悲、诗中有般若、帐篷里有平安!
在《山河袈裟》中,李修文老师用一个个真实的生命的故事,展示了生命可以如此顽强,希望可以如此美好,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平凡如蚁,也可以美如天神,所以选择了一束在冬日里依然盛开,倔强而顽强的蔷薇赠与修文老师。
在漫水中,王跃文老师给我们塑造了经典的余公公和慧娘娘,两位老人在漫水60年的相望相守、相惜相爱,两位老人用克制和尊严成全了彼此的人格之美,成全了漫水的传统道德之美,所以特意选择了一束纯洁的百合送给跃文老师。
活动最后的现场互动环节,三位老师对现场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当观众问及任职作协主席是否会影响创作时,王跃文表示他从不认为作协主席是一个官,他说职务对创作没有影响,还能为作家们多办点事情。李修文认为作家不要把创作和公众责任割裂,因为苏东坡、李白、杜甫没有一个人是专业写作的,当了作协主席后,无非是重新管理自己的时间。总而言之,就是做好两件事:把自己的创作搞好,帮助别人把创作搞好。而叶舟老师就更不用说,虽任职甘肃省作协副主席,但他刚刚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是“敦煌三部曲之一”,已经封笔。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大力支持,凤凰网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线参与人数将近110万。同时,湖南日报,湖南都市频道、潇湘晨报、红网、893电台、918 交通频道等媒体均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