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治理:培训村民进行家庭资源分类处理(干、湿),建立保洁员制度和建立资源分类中心,引导村民主动
参与村庄事务,共同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
2.生态修复:就土壤改良、有机农业、水质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对村民进行专业化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山水变
风景,生态变资源。
3.乡村治理:由村委和家祠配合,发挥老党员老领导作用,组织各种村民活动,协助村庄加强党建、村建、家建,
促进村庄稳定发展。
4.文化保护:对姓氏文化、地缘文化等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和传承,促进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乡村
凝聚力。
5.专项技能:包括女红培训、茶艺培训、卫生健康培训、电商培训等,开阔村民眼界,提高村民经营能力。
6.乡村文创:建立村庄名片,设计村庄LOGO、特色产品包装等品牌标识系统,便于传播推广和销售特色农产品,
增强村民荣誉感。
7.内置金融:搭建产业合作社、养老互助、教育基金等平台,协助引入扶贫项目、创办家庭农场,发展村集体经
济,带动村民就业,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8.宣传推广:培训和帮助村民利用微信、网站、论坛、大赛、官媒、书籍出版等途径进行乡村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