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软件建设】之二:生态修复

TIME:2018-05-23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修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生态修复是农创投控和绿十字在乡村建设中重要的软件服务内容,包括土壤改良、有机农业、水质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对村民的专业培训,引导村民在“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清洁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土壤改良。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保护土壤地力,保持土壤有机,是确保农业丰收的重要前提,也是有机农业的基础。我们提倡有机食品,首先要从土壤改良开始。土壤不有机,所有的产品都不可能有机。近些年来,由于急功近利的耕种方式,使得大量农药、化肥的毒性残留在土壤里,不仅破坏了土壤层结构,降低了土壤肥效的自我再生能力,而且农药、化肥的毒性残留通过农作物的根系渗透到农作物体内,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土壤改良,首先要从监测土壤土质开始,抓根本,抓源头。绿十字提出“绿十字9000标准”,提出土壤有机标准:农田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成分的比例(2%——5%),通常情况下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一块农地土壤是否达到有机化标准,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地表有蚂蚁、蛇,地下有蚯蚓。其中,蚯蚓的多少是最主要的表象特征。

       孙君老师在郝堂村的建设中就提倡村民大面积种植紫云英。紫云英不仅是延续千百年的农用绿肥,也是解除土壤毒性、修复土壤地力的重要物种。不仅为土壤解毒、修复了土壤,也为进入有机农业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且路边的紫云英也成为一道观赏风景,成为郝堂村无法忽略的指引路标。


       二是有机农业。

       倡导绿色生态环保型有机农业,除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有机之外,还要遵循自然农法进行种养殖。所谓自然农法,是指依照农作物的自然生成形态,按照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实施的播种(繁殖)、管理、收割(采摘)、加工和储藏的标准。具体:(1)依照四季(温度、降水)变化实施农业耕作,杜绝反季节种植(粮食、蔬果)和速生养殖(猪、鸡、鱼、鸭);(2)提倡使用农家肥(人畜粪便、绿肥、饼肥以及厨余垃圾),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拒绝农药使用;(3)推广传统手工作坊式的农产品加工和保鲜方法,禁止使用化学添加剂。


       三是水质净化和污水处理。

       在水质净化和污水处理方面,合理改造乡村水系和建立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充分利用当地地势、地形、环境等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及污水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等。污水处理包括化粪池、污水净化沼气池、普通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和生态塘等生物处理方式,根据受纳水体功能要求,结合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条件完备情况和排水去向等,选择适合当地的处理技术。

       生态水塘是生活污水最终发解消化的地方,也是中国乡村污水循环最传统的方式。塘中可种植水生植物、养鱼、鸭、鹅等,通过食物链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以提高净化效果。 水塘通稻田,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修复水生态系统。

       四是生物多样性。

       一个村庄要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树木种类的多样性、树源的本地性、原生性,而不是单一的和外来引进的,以及动物、鸟类、昆虫等的多样性。提倡村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尽可能在小区生物圈内生产必须的食品;推动有机食品的生产;尽可能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建设住宅;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废物管理,综合使用可再生能源;保护清洁的土壤、水和空气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热门推荐

关注我们

©2018 农创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50259号    技术支持:蒲公英长沙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