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道联众第一期沙龙:乡建规划标准系统探讨

TIME:2018-07-27

       《国风·豳风·七月》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
       缘逢七月,农道联众系统各精英及嘉宾聚首农道联众物料中心,议乡建之蓝图,论标准之必要,言之殷殷,情之切切,乡建之未来徐徐相喻。

       7月15日,由农道联众组织的“城乡统筹,系统乡建”第一届学术沙龙在农道文化交流中心召开,中国城镇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城乡统筹委会长李兵弟,城乡统筹委副会长孙君、秘书长李宁以及农道联众系统宋微建、孙晓阳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参加了讨论和发言,沙龙由农道联众城乡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孙晓阳主持,整个沙龙主题突出,气氛热烈,并就乡建标准及制定问题达成一定共识。


李兵弟

       期间,李兵弟会长回顾了我国农村规划的机构设置、标准体系建立及相关工作更迭历程等有关方面情况,肯定了乡建标准和制定的必要性,特别是阐明了国家层面对农村规划的高度重视,不断调整对规划工作的安排部署,明确了乡规划标准制定的重要意义,并对乡建标准及制定融入国家标准体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宋微建

       上海农道负责人宋微建剖析了我国乡建相关条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现象,在肯定制定乡建标准的基础上,对制定乡建标准抱有非常高的热情和期待,认为乡村振兴是三农的一种具体行动,乡建是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建标准的建立会面临困难,要充分考虑国家现有相关制度、标准的统一性,希望制定出一个有利于乡建发展的规划标准。

靳志强

       中城院副院长靳志强认为,乡建及标准制定是我国城镇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城镇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作为农道系统,对于乡建标准的认识,并不是定出来以后就是官方的做法,而是对系统内部的是实用的、朴实的,要主动的去运用,明确提出工作思路:一是首先从乡建规划层面介入对村庄的一种认识,对村庄规划要定位和分类细化;二是对乡建规划的成果表达上要区别于城市标准,要有所不同;三是对于乡建标准的认识,要注重特点的释放和实用性,四是乡建标准要与各地方标准要求结合,要因地制宜。

孙君

       城乡统筹委孙君副会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我国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深刻认识到了乡建标准制定的难度,强调作为有情怀、有文化的专业设计师,应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知识分子的精神独立,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去影响社会,正确的引导社会,做出样板。要想办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落地,把语言、文化的自信和价值观落到实处。并明确提出,在下一个阶段将再召开一次关于乡建标准系统会议,各系统、各团队要先把问题找出来,拿出方案,切实推动乡建规划标准尽早尽快为我国的乡建工作做出贡献。

柳建

高博

郑宇昌

      柳建、高博、郑宇昌等来自各地的乡建设计师结合各自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纷纷说情况、谈感触、提建议。
随后,李兵弟会长提出绿十字及农道联众在乡村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该牵头编写“农道乡村建设导则”,从乡村建设调研导引;乡村建设用地与土地分类导引;乡村建设公共设施配置导引;乡村建设基础设施配置导引;乡村生产设施配置导引;乡村农房建设规划设计导引;乡村建设营造导引;乡村管理活动导引;乡村运营活动导引;乡村传统文化建设导引等十一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孙君副会长对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农道乡村建设导则”编写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分工。


从左:孙晓阳、靳志强

       最后,孙晓阳、靳志强代表农道联众城乡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进行合作签约,开始了强强联手的乡村建设之路。

      下午,农道联众各板块负责人进行了板块建设汇报和经验分享。
      整个沙龙围绕乡建标准及制定问题交流经验、碰撞思路,内容专业精准,氛围温馨热烈。
      标准化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标准化的目的是:有序。即,思维有序、规划有序、标准有序、行为有序、运用有序!
      标准化可以规范乡村的生产活动,规范农民行为,从而推动建立最佳秩序。标准化有利于实现乡村高效管理,还可以使资源合理利用,并且能增强乡村与城市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意见壁垒,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标准化可以促进整个乡建系统的统一、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打造乡建精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好乡建的标准化:
      一、是要有一定范围的共识。对于乡建标准化要在一定的范围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共鸣,从而更好地认可标准、支持标准、践行标准,推广标准。
       二、是要有一定范围的标准。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划定乡建主要指标的标准,能够量化,从而体现标准的目标明确、整齐划一、规范有序。
      三、是要有一定范围的适用。这些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符合乡建规划规律,且必须能够指导具体的建设,尽量做到上接天线下通地气。
      四、是要有一定范围的约束。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要约束行为,要求相关系统、团队普遍遵守,从而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达到乡建工作步调整齐、层次分明,自我提升,不断发展。
      五、是要有一定范围的拓展。随着标准的科学化、实用化,势必需要被社会认可、接受和肯定,从而进行提升和推广,甚至上升到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予以实施、推动,体现出制定标准的团队自身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热门推荐

关注我们

  • 乡村相见

  • 原乡电商

  • 熬吧读书会

  • 农创投控

©2018 农创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50259号    技术支持:蒲公英长沙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