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20-07-17
作者 | 孙麟 湖南农道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我始终认为,乡村振兴只能是村民自己的振兴,乡村旅游也同样是村民为主体经营的旅游。城里人来到乡村是一种“串门”的方式,才能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村民的主体积极性。同时,城里人到乡村做客,才可能做得自在、融洽、快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民宿,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城里人到乡村来投资、经营民宿,让农民来做服务员,即使民宿能赚钱,农民的幸福感又能增加多少呢?还有一些城市资本到有温泉的乡村做温泉酒店,也是一个问题。原来村里人洗温泉是不用花钱的。现在办起了温泉酒店,洗温泉要收费了,农民洗温泉也要收费。资本来到乡村,开发了温泉,农民反而泡不上温泉了。农民成为服务员、搓澡工,增加了一些收入,但村民没有了过去那样的幸福感,也失去了过去那样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这是一种用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方式建设农村,虽然农民也挣到了一些钱,可同时开始了像城市人一样的焦虑。
我主张城里人来乡村,是一种“串门”的方式,不是“旅游”。为什么说城里人到乡村来是“串门”呢?像张家界、韶山那样独特的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毕竟是人间奇迹,但是所有的乡村拥有传统质朴的乡土文化,有机天然的健康食物,有邻里和睦的人际关系,还有“远离喧嚣、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普通的乡村虽然没有张家界、韶山那样的旅游景点,但乡村也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何况城里人去乡村“串门”,大都也没有过多的想法,就是想放松一下、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城市生活困于城市设计的规范、简单、划一,天空是一面窗口,天际是一条狭窄的线,缺乏生气,整天与生硬的道路打交道,在钢筋水泥树起的丛林里打拼,远不是人性所需要的那种温暖与亲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乡村却充满天然的生机,有遥远的天空,有清清的流水,就连木屋、泥土都给一种清新的呼吸感,都是人的生活所需要的,而又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人是从猴子进化过来的,几亿年的基因就决定了人的生活潜在的追求。人一到大自然,就开心舒服。城里人的生活方式有悖于人性,需要到大自然去,需要到乡村去找回人性的自我。这是人性使然,已经进入到了人的身体基因与灵魂深处,可以利用和发展的自然生命道路,不能用来违背。而这一切正是所有乡村发展的机会,是人性留给农村发展的潜力与魅力。
来源 | 乡村相见编辑部 责任编辑 | 李双2021-04-13
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方式——在湖南省土地学会...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