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20-07-20
作者 | 孙麟 湖南农道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我住进老人家里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坚决不打扰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几天里,我也的确没有打扰他们每一天的生活。但是,想到快到端午节了,还是请老人家一起坐一坐,表示我们的尊重。6月23日,我建议在老人家里吃了一顿饭。老人家很高兴,赶紧煮了几个自己家种的菜,我们从外面要了几个菜来,大家围着桌子坐下,喝着老人家酿的酒,大家都非常快乐。老人家更是高兴得说了一夜的家常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人家的这一夜家常话,让我感觉到乡村组织方式、乡村建设方式的重要性。乡村的生活成为我们在乡村串门时的一种生活方式,那该是多么温暖的事。这不是外来给予他们的温暖,而是他们本身的温暖。我们只是去感受他们的温暖,他们的快乐与幸福。与此相应的是,我是一个乡村文化的传播者。这是深入观察乡村生活、思考乡村生活的结果。我们既要听得懂农民的话,也要听得懂专家的话,听得懂领导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建设好乡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但又不能让人感到特别艰辛。到乡村去爬山、采摘等,既是心理的需求,也是对身体的锻炼。城市人远离农作,但又喜欢接触。城市里的公园、高楼大厦没办法满足他们,乡村却能给予这一切。尤其是城里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本能地怀着强烈的探求自然的想象与欲望,父母也不希望他们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乡下那满山的野花、点点蘑菇,哪怕是一场秋收的劳动,都会给他们带来城市无法给予的轻松与快乐。
现在,许多乡村做旅游,更多是做硬件,然而没有比硬件更容易模仿和逾越的了。“旅游”往往给人的预期很高,即使是世界知名的景点,常常也是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串门”则是预期管理,是兴致引导,是情感交流,是轻松而为,是能走且走,能玩则玩,没有那么多让人纠结的东西。这一切,需要我们去引导老百姓去开拓,引导客人去实现。客人来到乡村,实际消费的不是房屋,不是我们人工打造的景点,而是美好的心情,是炊烟袅袅,是山林茫茫,是小溪潺潺,是水草青青,是小鸟啁鸣,是乡村的农事体验,是乡风民俗,是文化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乡村是一个热情的社会,有来有往,才这样充满生机。城里的人对乡村很有感情,有了空闲时间,来乡村串个门,住一住;走的时候,带上点新鲜的蔬菜、鸡蛋,或捉只鸡、捉个鸭,和快乐一起回家;有兴趣的,再加上个微信,日后有了需要,乡村可以送,也可以邮寄。我想说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里,大家应当用好当地的劳动力,配置好当地的资源,让当地的人受益,让当地的文化得到生长,让当地自然环境得到保护与利用,让城里人开心地“串门”,让乡村人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城乡在快乐中融合、在互动中协同,这才是我心中理想的乡村振兴!
来源 | 乡村相见编辑部 责任编辑 | 李双
2021-04-13
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方式——在湖南省土地学会...
了解更多